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记者 卢俊宇)14日,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优质粮食工程”3个子项实施指南回答记者提问,并对进一步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作出全面部署。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优质粮食工程”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连续三年投入奖励资金197亿元,调动各级财政和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撬动社会资本450多亿元参与实施,相继落地了一批兴粮惠农项目。到2020年,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要力争实现全国产粮大县全覆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要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监测覆盖面提升60%左右,“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要实现全国产粮大县的粮油优质品率提高30%左右,加快形成“种粮农民种好粮、收储企业收好粮、加工企业产好粮、消费者吃好粮”的良好局面。
确保“优质粮食工程”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对于如何确保资金有效使用,《意见》中首先明确要求各地做到目标、项目、资金、责任四个落实。按照完善和落实三年实施方案的要求,把目标任务分解到示范县(市)、示范企业和项目,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管,压实分级责任,保证实施成效。其次还将开发“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库,实现所有项目入库调度、在线监管,确保财政资金花好用好。最后将强化绩效考核,通过指导各地建立完善目标任务与财政资金安排挂钩联动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那么,何为优质粮食?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介绍到,优质粮食是指安全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粮油产品。具体评价标准是:有地域特色、有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及消费者认同度高且安全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产品;或符合“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的产品;或符合省级“好粮油”系列标准的产品。
抓住“优粮优产”关键环节 实施“五优联动”
《意见》指出,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坚持把“五优联动”贯穿于实施全过程:发挥流通反馈激励作用,引导立足特色优势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优粮优产”;发挥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作用,引导收购环节强化质量导向,促进“优粮优购”;发挥示范企业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引导分等分仓储存和精细化管理,促进“优粮优储”;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支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促进“优粮优加”;发挥粮食品牌建设作用,引导绿色优质产品供给消费,促进“优粮优销”,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首先抓住“优粮优产”这个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流通反馈激励作用,引导立足优势特色调整种植结构,支持示范县(市)和示范企业创新模式,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开展种植基地建设和优质粮食订单农业,实现连片种植和规模化经营,充分体现“好粮油”是种出来的,好粮卖好价钱。
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将为农民带来三大实惠
“优质粮食工程”包括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三个子项。据了解,初步统计,全国共计划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000多个,已建设完成1600个左右;黑龙江、广西、山东、甘肃、贵州等几个省份还计划建设农户科学储粮仓约60万套,已建设完成7万多套。下一步,将继续指导各地规范项目实施,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期保质完成。
钱毅表示,通过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能为农民带来三方面实惠:一是促进提质进档。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清理、干燥、分类等服务,引导分等定级、分仓储存、分类加工,为实现优质优价、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创造条件。二是推动节粮减损。通过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农户科学储粮设施建设,使收获后的粮食得到及时处理、妥善保管,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三是增强议价能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通过向农民宣传国家粮食收储和优质优价政策、传递市场信息、疏通交易渠道等,为农民适时适市适价卖粮创造条件,帮助农民好粮卖好价,带动持续增收致富。
+1